首頁 系所簡介學術領域

結構工程

營建廢棄物再生利用於混凝土研究

 

營建廢棄物中含廢棄混凝土及磚類等具特定力學性質之材料,具有回收再利用於混凝土材料之可行性。

   

水庫淤泥輕質骨材之開發研究

 

台灣本島地表上分佈有燒製輕質骨材之料源,其經沖積沉積於水庫中,將淤塞水庫降低其功能,若能廢棄物再利用,採用水庫淤泥製造輕質骨材,不但可延長水庫使用壽命,更可製成經濟骨材,解決台灣地區之陸上砂石荒。

   
輕質混凝土結構體之耐震行為分析
  輕質混凝土本身具質輕、阻尼佳之耐震功能,適用於興建超高大樓,惟應用於結構體中之結構分析,與一般常重混凝土行為並不一致,需深入研究。
   
高強度輕質混凝土桿件之疲勞行為研究
  輕質混凝土因質輕之故,適用於大跨距之橋梁興建,針對其疲勞振動行為極具研究之價值。
   
火害後鋼筋混凝土柱之行為研究與修補
  探討有火害後柱件之剩餘強度與勁度及其補強。
   
輕質骨材混凝土構件之行為
  探討燒結型及冷結型骨材製成梁版構件之撓曲、剪力強度、握裹強度、破裂模數等特性。
   
含鋼線網剪力筋構件之行為
  研究含鋼線網剪力筋之梁及柱受靜態及動態載重下之行為。
   
高拉力箍筋構件之研究
  橫向圍束箍筋之強度愈高,則其對混凝土之圍束效應愈明顯,受圍束混凝土之延展性將改善。因此欲增進耐震結構之韌性,使用高強度箍筋為一可行之方法。
   
高性能混凝土構件研究
  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佳,混凝土品質較佳,緻密性較好,製成之梁構件延展性較一般混凝土者佳。其可改善施工品質亦可改進構件行為。
   
混凝土非破壞檢測技術之研發
 

利用應力波動原理來偵測混凝土結構內部之孔隙、裂縫、表面裂縫、預力損失與鋼筋。本研究成果之一「以應力波檢測混凝土內部鋼筋保護層厚度之方法」獲發明專利。

   
非破壞檢測儀器設備之研發
 

近幾年積極研究開發具有可感測波源發生時間之敲擊器,以改善檢測效能。本研究成果之一「混凝土結構品質檢測方法及裝置」獲發明專利。

   
新澆置RC構造在受震下之握裹損壞及非破壞檢測開發
 

探討強烈地震作用對新澆置混凝土結構鋼筋握裹品質之負面影響,研發現場混凝土強度及鋼筋握裹品質之非破壞檢測評估技術。

   
結構材料之破裂行為
 

結構材料之破裂現象,其特質在於破裂的急速與缺乏明確的預警,相關理論與分析方式,尚存有多樣的迷思,值得深入探討。

   
結構物之受力分析與補強設計
 

結構分析方法雖然古老,但對於受損建物的評估與其受力反應,學理上存在許多經驗上的判斷空間,尤其新補強材料的研發,更促進了此題目的趣味性,如何將分析與補強設計的合理化,是研究主題。

   
植牙體之受力反應
 

植牙分析,實為結構分析,只是用在嘴裏,與骨合一,考量特殊,有許多玩味之處。

   
施工安全與工地管理
 

施工是結構組立的過程,在這過程中,也隱含著許多人與結構組立的互制行為,工地管理也涉及如何安全順利的完成一結構物。隨著工法的創新,這方面的發展,成為結構施工之重要課題。

  光時域反射技術橋樑監測系統
  中國傳統建築木構造榫卯系統之結構行為
  複合樓版受靜態撓曲作用下剪力榫與版之互制行為
  建築及設備結構之動態反應分析暨耐震設計規範研訂
 

發展電腦分析軟體,應用模態組合法及複數模態分析法,考慮主體與設備結構間動態互制效應以及非傳統阻尼特性,計算多自由度主體及設備結構受地震力作用之動態反應。並參考美、日現行規範,研訂我國設備結構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。

   
依實測地震反應記錄之結構系統識別暨損壞評估
 

發展結構參數識別技巧,考慮土壤-結構互制效應,僅依少數地震加速度反應記錄即能識別出結構主要模態參數,並用以預估結構反應及偵測結構損壞狀況。

   
不規則建築及橋梁結構裝設主/被動調諧質量阻尼器(TMD)之最佳設計
 

考慮控制力作用時間延遲效應,依最佳控制理論,發展應用於多自由度扭轉耦合建築及橋梁結構減振之最佳主/被動調諧質量阻尼器數量、系統參數及裝設位址之設計準則,研製實體多元被動調諧質量阻尼器並申請專利。

   
結構穩定
 

假設工程支撐穩定問題、梁柱穩定問題等之試驗、電腦解析及理論推導。

   
結構構件補強
 

使用鋼板材料、玻纖材料及碳纖材料等研究梁、柱、管狀構件、預力構件之補強效能。

   
鋼筋混凝土、預力混凝土結構
 

述構件之分析、設計、試驗、電腦解析及理論推導。

   
鋼結構構件行為探討
 

構件挫屈行為、結構穩定分析、梁柱分析與設計、梁柱接頭分析、構件彈性與非彈性行為、構件幾何線性與非線性分析、不規則斷面構件行為、國內外相關規範解讀與實務設計 ; 執行鋼結構實體構件試驗以檢驗理論與數值分析結果。

   
鋼結構合成斷面強度探討
 

梁合成斷面、柱合成斷面之理論分析、試驗探討、數值解析、國內外相關規範解讀與比較、電腦程式之開發撰寫與執行。

   
電腦輔助結構分析探討
 

土木與建築結構電腦(二維與三維)分析之基本假設、原理、程式撰寫訓練、程式實際應用、現有國內外相關商業軟體之介紹與應用說明。

橋梁-基礎系統耐震性能評估 考慮土壤-基礎-結構系統的互制效應,模擬橋梁受震行為,並探討樁基礎的破壞機制與橋梁的耐震性能。